维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从业二十余年她说编辑既要守望学术也要守望德赢体育官网读者
发布时间:2024-10-15
 从与记者初见的一刻起,杨宗元的脸上就一直挂着笑容,无论是谈起第一次责编改稿时的生涩、谈起曾遇到的严苛作者、谈起艰深难啃的专著,还是谈起现下复杂得令人看不清的出版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在读的杨宗元,2002年9月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大社”),从文字编辑到部门主任、分社社长,二十多年以书为业。她编辑出版或组织出版的《康德著作全集》《中国的儒学统治》《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

  从与记者初见的一刻起,杨宗元的脸上就一直挂着笑容,无论是谈起第一次责编改稿时的生涩、谈起曾遇到的严苛作者、谈起艰深难啃的专著,还是谈起现下复杂得令人看不清的出版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在读的杨宗元,2002年9月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大社”),从文字编辑到部门主任、分社社长,二十多年以书为业。她编辑出版或组织出版的《康德著作全集》《中国的儒学统治》《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尼采全集》《摩尼教与古代西域史研究》《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都是含金量极高的人文学术图书。

  2018年11月,中国编辑学会第19届年会上,杨宗元与巢峰、韩敬群等10位出版人一起站上领奖台,从颁奖人手中接过了“中国十大优秀出版编辑”荣誉证书。“这个奖项评选对象是编辑,和其他评选项目、评选成果的奖不同,不是靠一本好书就能入选的。它是对一个编辑长长久久扎根书海、兢兢业业面对每一页文字的认可。”杨宗元回忆道。那是杨宗元编辑职业生涯里充满荣誉感的时刻,更是对她在学术出版领域执着守望的一次重要激励。

  入社二十多年来,杨宗元秉持出版具有文明传承和文化积累价值的学术精品的目标,直接策划或责编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8项,累计百余种图书,古籍项目2项,自主策划的图书入选后期资助项目12项,社科成果文库4项,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20余项。

  德赢体育官网

  杨宗元与书的缘分,自中国人民大学发端,又在人大社延续。“我是一个文字爱好者,在学校的时候就对人大社有特别的感情。”记忆里,学校研究生楼后的灰白色两层小楼,是她对人大社最初的具像化认识。杨宗元回忆道,“那时觉得母校出版社很厉害,教材和学术书都要看人大社出版的”。

  硕士毕业后,杨宗元带着对文字的热爱,如愿踏入了编辑这一行。但她编辑生涯的起点却先落在了距离人大社不远的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校理论战线》(现更名为《中国高校社会科学》)。“那时我才知道,做一名职业编辑的门槛并不低,仅仅靠一个文字爱好者的文字功底远远不够。”

  她清楚地记得,成为编辑的第一个月,杂志社领导就指出她编辑工作的不足之处,从用词的精准到标点符号的规范,甚至包括逗号和顿号的区别,逐一亲自指导示范。“不做编辑的时候是不会关心这些的,更想象不到这份工作所需要的严谨和细致程度如此之深。”此后,杨宗元面对每一篇文章都战战兢兢,生怕出错。“当时我们编辑加工完成后,在付印前,还要外请权威的专业校对进行一次终校,如果有错误就会被张贴出来,公之于众。所以任何遗漏都意味着一次‘丢脸’,会特别没面子。”

  2002年,因缘际会使然,正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杨宗元下定决心回到人大社,坚定地满足自己对书的钟情和热爱,也遵从自己的学术理想和职业规划,“就是要做学术出版编辑,以出版作桥梁,以学术为志业”。然而,当她真正迈进出版社的大门,开始成为编印发流程中的一员后,图书在精神产品之外的商品属性给她带来了小小的冲击,尤其是在那个出版行业改革风头正盛的年代,一系列面向市场的理念和操作,让杨宗元心里产生了些许落差。

  例如入社后第一次听到时任总编把书称之为“产品”,杨宗元就感到有些难以接受。“在我还是一名学生的那个年代,书在我们心里是极其神圣和了不起的,书上说的都是对的”。而且,此前她在书店看到的书都是漂亮的成品,作者又都是仰慕已久的学界“大咖”,于她而言,文字所代表的思想精神崇高。但成为一名编辑后,拿到的都是书稿原件,有些甚至只是作者的部分思绪,内容是粗糙甚至潦草的,她心中属于图书的神圣感不免打了折扣,“很短的一段时间,我自己都不太想看书了”。

  也是在这一时期,她接到了自己作为学术图书编辑的入门钥匙——《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拿到这部书稿后,她习惯性地按照此前的期刊编辑经验对其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加工,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认真琢磨和推敲。然而,当她满怀信心地将修改意见交由策划编辑反馈给作者时,却收到了意料之外的回复——作者很生气。“他跟我指出哪些是改对的,哪些是可改可不改的,并且强调我应该更多尊重他原本的意思。”

  这件事对杨宗元的触动很大,她清晰地认识到,与期刊里七八千字的稿件规模不同,学术图书的文字量动辄都在二三十万字以上,每位作者的思维表达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也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编辑既要将必须纠正的错误与作者充分沟通,也要善于对存疑的部分提出疑问,尽可能保护作品的原创性和作者思想的独立性。学术图书编辑不该在书中强加自己的观点,而应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帮助作品以更加完善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德赢体育官网

  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文字编辑过程中,杨宗元的专业能力快速提升,透过那些繁杂的书稿,此前短暂消解的神圣感,很快就被重塑起来,她开始意识到,她的工作就是为保障图书的神圣性而努力。

  时至今日,杨宗元回忆起自己的从业经历,依然对专心从事文字编辑的那段时光分外怀念德赢体育官网。

  《康德著作全集》是她刚入社就接手的艰巨任务。这套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秋零主编,是“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北京市社会化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杨宗元从项目的第二卷加入,与策划编辑李艳辉、外聘编辑李静韬共同承担编辑工作。一套书,前前后后做了10年,其间她和同事无数次加班到深夜。完成后,全书9卷共400多万字,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获得教育部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李秋零教授也因全集的翻译而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特别奖。

  在杨宗元的印象中,《康德著作全集》和其他学术译著有一点差别——正文中提到目录标题时,经常出现与目录表述不同的情况。通常遇到这类问题,编辑都会提出意见并让作者修改。对此,主编李秋零建议保留并呈现康德最初的思想发展轨迹,不应将现代的编辑规范套用其中。“李秋零老师非常专业,也非常配合编辑的工作,编辑的每个疑问几乎都能得到他的解答;但凡是编辑提出疑虑的地方,他都会想办法优化调整语句,力求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影响了杨宗元,也让她在此后的编辑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

  编辑是内容的鉴赏者,也是把关者,尤其学术图书出版要求编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功底。而《摩尼教与古代西域史研究》恰恰是一本挑战杨宗元专业性但同时又证明了她专业性的书,如今回忆起来,她依然将之视作自己编辑加工过的最难的书。

  在这部书里,作者综合利用语言学家对粟特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巴克特利亚文、婆罗谜文、回鹘文、科普特文、希腊文、拉丁文等多种语言文字资料的研究展开分析。“这些是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甚至里面有些语言已经不存在了。”在对《摩尼教与古代西域史研究》的编辑加工过程中,杨宗元凭借多年的学术训练,以质疑、审视的目光研究它的每一步论证,甚至通过逻辑分析和推导的方式,在文稿中发现了许多文字的誊写错误。作者马小鹤对她完全不懂这些罕见文字却能够看出文稿中的许多专业性错误感到非常惊讶。

  “书稿内容永远都存在不确定性,未必都能和自己的学术背景相吻合。”杨宗元说。此时,一个学术编辑的学术素养和业务能力就会派上用场。就这样,她也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赢得了作者的心悦诚服。

  《中国的儒学统治》是一本揭示古代统治阶级与儒学关系的论著,原稿是著名历史学家刘绪贻(1913年5月—2018年11月10日)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出版的硕士论文。2006年,93岁高龄的刘绪贻将该书的中文版交由人大社出版。“作者认为德赢体育官网,译作已经过他的审读,出版社不必再花太大的功夫,可以直接出版。但后来,老先生却发现图书并没有很快付印,就非常着急,一度认为我们社耽误了图书的出版进度,有违约嫌疑。”杨宗元接手书稿细细审读后,将包含十几处问题的疑问表通过邮件发给了刘绪贻先生。“他看后表示,这些问题他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出版社选择把书稿留给编辑细细审校是对的,他非常感激编辑帮他避免了错误。”由此,老先生也对杨宗元的审校能力有了充分认可。

  作为一名文字编辑,一关又一关闯过来,编辑对于一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杨宗元最初对这个职业的认识。做责任编辑时,她一年大约能编辑完成10本书,做终审不再兼任责任编辑后,一年的审稿量大约有三四十本书。“此时,图书的神圣感在我心里不仅是重塑,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杨宗元还曾给自己刻了一枚名章,计划印在自己编辑过的每一本书上,后来发现编辑过的和正在编辑的书越来越多,压根顾不过来,仪式感渐渐让位于对图书质量的敬畏。

  2012年起,杨宗元开始担任人大社学术出版中心主任兼哲学策划编辑,肩负起管理的重任。做文案编辑的时候,她关注的是内容,是学术,是自己看到的东西,“我想把一本书做得好一些、再好一些,让别人看了我编的书,能坚信书是神圣的。”但是做了策划和管理工作之后,她开始想让这些好书被更多的人看到。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是人大社出版的一本有深厚学术底蕴的畅销书,但最初杨宗元接触这个选题时,它却并不是以面向大众的角度诞生的。作者林光华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一位专业研究者,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杨宗元通过跟作者的交流得知其在优酷等网络平台做了视频直播,讲解庄子哲学,通俗易懂,很有感染力。“但林光华老师最初来跟我们谈的时候,是想以讲座内容为基础做学术输出。我认真审读了他的讲稿,并建议她离开纯学术的表达语境,往通俗的方向转化,让更多的大众读者了解庄子哲学。”她认为,学术著作不应该只是象牙塔里的专利,而应该被更多的读者了解和欣赏。

  为此,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杨宗元与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合作。她鼓励作者在保留学术底蕴的基础上,采用更加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并将正书名从“庄子哲学解读”改为“放下心中的尺子”。这一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本书不仅学术质量和学术价值获得了认可,更在大众读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首印5000册一周就销售一空,出版社多次紧急加印。作者的讲座和后期的系列图书,也都吸引了众多粉丝的追捧。2019年12月,林光华做客人大社“人文咖啡馆”线下活动,在南京万象书坊和无锡惠山书局,与两地的100多名读者一同分享了《庄子》中的现代智慧德赢体育官网,现场座无虚席,活动的网络直播实时在线人数突破了十万。

  2023年7月16日,林光华在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举行以“俗我、真我、觉我:当代精神危机的道家应对”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今年,作者新推出了作品《爱的能量——爱情哲学50讲》,不少社内编辑看后纷纷表示要拿回家给孩子看。这样的效果,正是杨宗元所期待的——用科学、专业、学术的思维去影响更多的普通人。她说:“学术出版如果永远都局限在学者的小圈子里,意义和价值是有限的。学术作者也希望自己的学术成果能被更多人看到。”但是,她也提出,学术出版的学术表达和大众表达之间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编辑和作者共同弥合。所以,在追求和确保出版物学术价值的前提下,尽力做好学术普及和大众化推广,也成为杨宗元工作的重要内容。

  “守望者”是人大社人文分社的一个出版品牌,主要关注学术前沿和人文阅读,收录作品主要包括以《正义的前沿》等为代表的学术精品著作和以《放下心中的尺子》等为代表的学术普及著作,内容涵盖社会人生、历史文化等,推出以来广受学界和读者的好评。杨宗元介绍说:“这个品牌最初叫做‘学术守望者’,但后来我们觉得,需要守望的不仅仅是学术,还有我们的出版理想,最后索性去掉了‘学术’二字。”品牌成立后,逐步开展了线下系列活动,拓展了包括“人文咖啡馆”在内的活动品牌,以系列主题文化沙龙的形式,传递人大社学术和人文专著的内容价值。后来还有影视剧将“守望者”系列图书大量选为道具背景书架,“自己做的书被广泛的大众群体看到和认可,能让更多人了解学术、了解思想、了解文化,”这让杨宗元感到非常高兴。

  作为一名学术出版编辑,杨宗元个人的爱好和志趣始终在学术本身,她一直用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面对每一页书稿,守望着学术;但作为出版社人文学术图书出版业务的统筹管理者,她更希望自己能用守望学术的精神守望人文理想、守望读者。

  2023年,人大社内部组织结构改革,人文出版和学术出版统一划归人文分社统筹,杨宗元担任新的人文分社社长。重组后的人文分社,涉及学科包括了文史哲的方方面面,既有教材也有学术图书,还要继续承担学术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工作。这一次岗位变化也打开了她编辑生涯的新篇章。

  “原先在我心里,做出版就只是做文化,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经手的图书能不能承载学术理想。但到了今天,我开始真正理解当年入职时,时任总编所说的‘产品’代表什么。”作为分社社长,杨宗元不仅要关注单本书的编辑和出版,更要从宏观角度审视整个产品线的发展。她逐渐意识到,要让学术成果发挥更大的文化和学术价值,就需要在经营策略上进行创新和规划。现在,她的办公室案头,每天都有无数财务相关的表单要处理,每天需要花大量时间做计算题,算利润、算成本……事务性工作越来越多,有的时候她甚至需要高效利用通勤时间和周末时间处理一些工作。“现在我需要考虑很多现实的问题——怎么才能把好书卖好,怎么才能让书更有生命力,怎么才能让产品线覆盖更广泛的领域。”面对学科众多、需求各异的市场,她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宣传营销手段,以及更贴合大众需求的产品,将学术思想带给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面对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图书市场,杨宗元也感受到了不少同行的压力和迷茫。“偶尔我也会觉得看不清路,会产生很多困惑,但依然要坚持努力去看、去研究。”虽然自己始终是一个学术理想至上的编辑,但身处所谓的“流量时代”,她也并不会一味执拗地和趋势对抗,在坚守成本线的基础上选一些合适的品类,以可控的数量和相对低一些的折扣在特定渠道推广,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利于扩大人大社的品牌影响力。她始终乐观地相信,当前市场上包括低折扣在内的一些非正常现象不会成为常态,所有的不合理最终都会趋向合理,编辑应该相信出版规律,不必也不能随波逐流。“我有一个朴素的信念,规律一定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在保持敏感的同时,坚持自己的出版理念和价值底线。”她说。

  她自谦自己的性格中缺乏一股“闯劲儿”,害怕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控而产生不可预料的风险,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倾向于求稳;但在带领团队时,她会鼓励和支持年轻人“玩命地闯”,去开拓和探寻新的可能性。“尤其在学术出版的通俗化表达和大众化传播方面,我们做的远远不够,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打破路径依赖,从传统的学术和教材出版惯性中跳出来,转向更直接面向市场的出版策略。”

  培养编辑团队的过程中,她非常注重引导青年编辑学会高效地掌控自己的书稿处理流程。每完成一次书稿的出版,她都会细致地与编辑团队讨论其中发现的每个问题,确保每项反馈都转化为团队成长的营养。但相比编辑技能,如今她更希望把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态度分享给青年编辑——每一个选择可能都有必然性,每一天都尽全力做好自己所选择的事情,“我始终相信,怎么对待工作,就会怎么对待人生”。